2009年1月17日 星期六

蝗蟲的介紹9

防治蝗災應著手生態建設
如果說化學防治蝗蟲出於必要,那麼生態防治蝗蟲則出於必然,要讓人們完全擺脫蝗蟲干擾,並不為此操心憂慮,除蝗專家坦言:“徹底改善生態環境才是消滅蝗災的治本之策”。
專家們認為,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,我國的綜合國力和科技水準明顯增強,治蝗技術處於國際先進水準,控制蝗害是完全有把握的。但要談徹底消滅蝗災為時尚遠,我國的蝗蟲適生區還有2000多萬畝,新的蝗蟲孳生環境又在增加;而且目前草地蝗蟲的防治面積只佔發生面積的16%,同時,我國荒漠化面積正在呈擴大趨勢,特別是水土流失面積佔到國土面積的38%,這些都是防蝗除蝗的不利因素,因此蝗災在短時期內是難以根除的,所以必須要樹立長期治蝗減災的思想,建立科學可行的長效機制,從長遠看,要有效防治蝗災,必須著眼於生態建設。
專家們認為,“三分改,七分保。”“在綠樹成林、綠草如茵、鳥語花香的環境下,蝗蟲是決難孳生的。”在對蝗泛區開展改水、改造植被、改變土壤、改善小氣候的同時,要實行植物保護、生物保護、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四結合。特別是要確保生物的多樣性和數量化,使蝗蟲有足夠天敵與其對抗,這樣,即使有蝗災發生,生態系統也可以將其自然殲滅。據統計,我國目前有68種蝗蟲的天敵,包括鳥類、兩棲類、爬行類等,它們對控制蝗蟲的數量具有重要作用,比如去年新疆昌吉州548萬畝草場發生蝗蟲災害。該州累計投放牧雞、牧鴨5.3萬隻,採取堆石築巢法招引粉紅椋鳥19萬隻,短短數天,牧雞、牧鴨以及粉紅椋鳥成功防治蝗蟲重度發生面積129萬畝。
專家們認為,建立生態環境建設的監理制度,確保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,也是當務之急。從某種意義上說,生態環境建設的監理制度比工程監理更為重要,目前我國中西部正大規模實行退耕還林,在制定政策和規劃項目時,一定要由生態建設專家來負責和參與,特別要注意努力建立多物種的相互制約機制,比如在重發區大面積種植草牧棲、紫粒莧、苜蓿等優質牧草,徹底改造蝗蟲孳生環境,確保生態平衡。
防治蝗災過程,也是生態治理的過程。連續發生的蝗災再次警示人們:再也不能以犧牲環境作為經濟發展的代價了。隨著黨和政府提出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,生態保護正在成為全社會的共識。蝗蟲被徹底控制之時,也將是我國許多地方生態環境得到改善之日。
“雞蝗大戰” 6萬隻雞每天滅蝗600萬隻
8 月中旬,記者前往河北壩上地區採訪,見到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滅蝗戰鬥。不見飛機轟鳴,不見噴灑農藥,而是一群柴雞隨著主人的哨聲,撲向一片片有蝗蟲的草場,左尋右覓,展開圍殲戰鬥。別看平時蝗蟲能飛能跳,可在這些機靈的柴雞面前卻顯得格外的笨拙,隨著柴雞飛舞,大小蝗蟲紛紛斃命。牧雞主人劉滿英告訴記者,一隻柴雞一天能吃掉1000餘只幼年蝗蟲,100多只成年蝗蟲,河北省農業廳有關人員告訴記者說:今年,河北張家口、承德壩上草場蝗蟲發生面積970.5萬畝,為了保護草場、對付蝗蟲,河北省採取生物滅蝗方法,共投放了6萬多只牧雞在草地上與蝗蟲進行“雞蝗大戰”,每天將有600萬隻蝗蟲葬身雞腹。目前滅蝗工作已經接近尾聲,這些秋後的螞蚱確實已經蹦達不了幾天了。

沒有留言: